热门搜索: 新闻 文化 旅游
新闻详情-首页

孔腊生:乡土文化的守望者

2018-06-27 15:46:37 徐文宣 刘瑞凡

总有这样一个身影,背着相机,开着电瓶三轮车,在晨曦中穿梭于凌笪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孔腊生,说起郎溪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他。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后,四十余年来,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资料,挖掘出了太平狮子、采茶灯舞等大量被遗忘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挖掘出来的民间文化瑰宝犹如串串链珠,熠熠闪光。

定格被遗忘的记忆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天光微亮,孔腊生早早收拾好一身行装,向着伍牙山方向驶去。“今天我要去下面走走,看看能不能搜集到一些郎溪民俗和民间传说故事。”几乎每个周末孔腊生都是这样度过的。从1977年孔腊生第一次来到当时的岗南乡文化站参加工作,就注定了他与郎溪民间文化的不解之缘。2003年岗南和凌笪两个乡合并后,孔腊生继续在合并后的凌笪乡文化站工作。

凌笪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伍子胥三过伍员山的美丽传说,张大千六次逗留凌笪的足迹,侯村祠堂的古朴恢弘,独山砖塔的小巧别致,安桥古桥的质朴,都是千古绝唱。为了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让散落在民间的明珠重放光彩,工作期间,孔腊生就开始了参与凌笪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郎溪民俗搜集、凌笪地名考、民间故事的搜集编写、凌笪年鉴编撰等工作,长期执着的钻研和热爱,让他从一个民间文化的“门外汉”成长为“乡土专家”。

为了方便到各个地方搜集资料,孔腊生特意买了一辆电瓶三轮车。他常常开着他的“小三轮”,走村串户,搜集资料。四十年来,他踏遍了凌笪的山水,也克服了重重困难。

1993年冬天,从独山村收集民俗资料回家的途中,三轮车打滑冲到路边的水沟里,在翻车的一刹那,孔腊生死死抱住摄像机,收集的资料完好无损,他却重重地摔在雪地里。2012年12月,孔腊生被查出患有上颚低度恶性肿瘤,需要立即去上海做手术,但当时乡里正在筹备书画、摄影大赛,为了洗照片、布置展厅,他坚决推迟了手术日期。2013年退休之后,孔腊生更忙了,2014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都在吃年夜饭看春晚,孔腊生得知除夕之夜独山村的“太平狮子”要举行开光仪式,机会难得,他立即带着摄像机赶了二十多里路来到现场,记录了开光仪式的全过程。回到家,已是深夜。  

“采茶灯被挖掘整理出来,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谈起采茶灯,孔腊生开心地说。采茶灯舞原来只是老艺人一代代以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更没有影像资料。当时的凌笪乡文化站站长孔腊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挽救这一民间艺术,他多次深入到独山村的上独山村民组,找到当年参与演出的老人,了解采茶灯的具体情况,并找到当初扮演采茶姑娘的两位老太太,耐心启发、引导她们回忆当初表演“采茶灯”的一招一式。老太太现场说唱,孔腊生录音、摄像、拍照,并将整理好的资料送到县有关部门,请专家对照录音资料为采茶歌谱曲。

而让孔腊生更为高兴的是,凌笪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如今,词、曲、舞蹈动作等一套完整的“采茶灯”资料已经整理完毕。“采茶灯”不仅成功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培养了十多位年轻的传承人。“不仅是采茶灯舞,郎溪还有不少快要被遗忘的民间文化,我希望都能发掘出来让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不失传,让年轻人学习传承下去。”

留住乡村文化的影像

走进孔腊生的家,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大观园”,墙上贴满了各种民间传统的年画和字画。家里的一张大玻璃桌柜里沉甸甸地摆放着的是他几十年来的记录、笔记和整理集。

这些都是孔腊生多年来在凌笪乡各处整理收集而来的第一手宝贵的文献材料。为了方便保存,孔腊生自己掏钱买了电脑、数码相机。不会使用电脑,他就买来书本自学,从电脑打字、到影像制图,不久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计算机通,打字制表、制作视频及影像资料如今已无所不能。

在凌笪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孔腊生与民间艺人们谈心讨教,请他们说唱、表演,进行录音和录像。为了提高录音质量和出外采访携带方便,孔腊生专门购买了专业的录音笔,他录制的民间小调和说唱磁带长达15个小时,表演光盘10多张,并将唱词整理打印,装订成7册。

这些资料有凌笪乡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文物资料、非遗档案、年鉴、民间故事、民间小调唱词,可谓五花八门。而其中,既有整理成集的文字稿,也有图片记录,还有珍贵的口述录音与各种非遗文化的影像记录。

正是由于他的整理收集,不仅给郎溪的传统乡村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记忆,也为今后的保护开发奠定了基础。凌笪乡侯村祠堂是郎溪唯一现存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融徽派和本邦文化于一体,独树一帜。祠堂内东山墙上保存有多幅完好的彩色壁画,弥足珍贵,然而因为雨水侵蚀,如今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江苏南京的几位画家慕名前来祠堂参观,看到损毁的壁画无不惋惜。当他们看到多年前孔腊生拍摄的清晰完整的壁画图片时,都高兴地说:“这些图片对将来修复壁画有很大作用,真想不到这里还有像你这样的有心人。”

逝者如斯夫,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孔腊生记录下了一个个精彩的民间故事,定格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他先后走访了200多位老人,搜集撰写了20多万字的各类资料,拍摄了1000多张反映凌笪乡新面貌、凌笪非遗、凌笪文物等照片和视频资料。他收集整理的凌笪民间传说故事20多个,编辑的《凌笪非物质文化遗产》5本专辑,其中收录了旱船歌、狮子喊彩歌、民间小调、打渔鼓词等300多首,为凌笪乡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

861
关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